close

  2014年12月31日上午,“南粵法治報告會”第二講在廣州市委禮堂舉行,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為到場的上千與會者作了主題報告。報告會上,施芝鴻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兩個內在邏輯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八大思想亮點,用“128”的鮮活形式對《決定》的精髓作了深刻詮釋。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法治權,依法治權首先要依法治官”,“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把權力關進籠子是不能畫等號的,在我們國家,如果把所有權力都關進籠子,那我們靠什麼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呢”……臺上妙語連珠,臺下掌聲陣陣。
  ●南方日報記者 陳捷生 通訊員 鄭佳娜 陳毅恩
  歷史背景??
  法治建設也面臨“三期疊加”新形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開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即“五四”憲法頒佈實施60周年之際召開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6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有35年的時間節點上召開的。
  施芝鴻說,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經濟發展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形勢;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可以說也面臨著另一種“三期疊加”的新形勢,這就是:社會矛盾凸顯期、貪腐案件高發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對加快法治中國建設的倒逼期。在這樣一種“三期疊加”背景下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成立93年來、在新中國執政65年來首次召開的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是我國加快法治國家建設征途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設定這樣一個主題、召開這次中央全會,蘊涵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意圖,就是要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看,只要國內國際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有把握的。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路該怎麼走,我們黨如何最終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深入思考的大問題”。施芝鴻說,因此,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的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既是立足於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於對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謀劃,是我們黨主動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對法治中國建設的一次全民族動員和大手筆塑造。
  內在邏輯??
  法治建設自轉要服從服務於全局工作公轉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三中全會《決定》一樣,都是指導我們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文獻。施芝鴻列舉了一組數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全局性改革舉措有336項,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法治領域各項重大改革舉措有190項。要學習領會好、貫徹落實好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這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就必須高屋建瓴而又提綱挈領地把握《決定》的內在邏輯。
  施芝鴻所說的內在邏輯有兩個。他說,從內在的思想邏輯上看,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三個全面”,有其緊密的內在邏輯: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屬於我們黨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動力;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保障;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四中全會提出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著眼於破,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主要是著眼於立。就“三個全面”的內在邏輯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雙輪驅動。可以說,這“三個全面”是我們黨的一個總體戰略部署在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這三個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
  從內在的結構邏輯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各個領域,涉及法治觀念培養、法治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法治隊伍建設,涉及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加強對黨法治工作的領導。所以,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十八屆四中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從一開始就提出,起草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時,對這些方面必須統一考慮、統籌謀劃。
  “所謂統一考慮、統籌謀劃,就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自轉要始終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公轉,也就是要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體現多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認識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論法治”,施芝鴻說。
  思想亮點??
  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從總論到分論、從思想觀點到具體舉措亮點紛呈。作為《決定》的起草人之一,施芝鴻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與會者介紹了《決定》的八大思想亮點。
  施芝鴻說,《決定》通篇體現了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權、依法治官,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學習討論四中全會《決定》時,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同志提出,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權,依法治權首先要依法治官,尤其要嚴治貪腐高官。這可以說是深得四中全會《決定》的要義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僅僅兩年,就有59名副省部級以上貪腐高官落馬,其中副國級的貪腐高官就有4名。這充分表現中國共產黨在反腐敗、打老虎方面不封頂、不設限,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反腐已成為當下中國的新常態,腐敗官員已進入了朝不保夕的寒冬季節。與此同時,在反腐敗鬥爭中也不能放過那些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信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大搞權力設租、權力尋租,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學交易的中低層官員,也包括“鄉官”、“村官”、站、所、場中的小官、小吏。北京市最早發現的“小官巨貪”案例,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佐證。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四中全會《決定》通篇體現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是一個覆蓋全面的大籠子:既要把政府行政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也要把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司法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國內外輿論包括網絡輿論,對這些把行政權、司法權關進制度籠子里的重大舉措給予很高評價,認為這將有效保證各級政府機關和司法機關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四風”的嚴厲整頓,對裸官的系統性清理,對腐敗的零容忍懲治,對境外逃犯的不懈追捕,這一系列既“打虎”又“獵狐”、既治標又治本的雷霆反腐行動,讓廣大幹部群眾看到我們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動真的、碰硬的,親身感受到我們黨是在以實際行動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但現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製造混亂,鼓吹要把權力關進籠子,這是在公然鼓吹無政府主義。在我們國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是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而絕不是把所有權力都關進籠子。如果把所有權力都關進籠子,那我們靠什麼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呢?所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把權力關進籠子是不能畫等號的。
  報告會上,司法領域的公平正義同樣是施芝鴻講述的重點之一。他說,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這就是說,司法這條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這次全會《決定》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的基礎上,對司法改革作出更深入、更具體的部署,共推出了4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主要分為4個大類: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各項制度;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的各項制度;加強人權司法保障的各項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監督的各項機制等等,其中,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最具代表性。
  “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四中全會《決定》關於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和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決不能同所謂的司法獨立畫等號。我國不搞三權分立,當然就沒有所謂司法獨立;這裡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是指對案件的起訴和審理不受外部權力的干擾。所以,這又是一個在學習貫徹《決定》時需要劃清界限的問題”,施芝鴻說。
  鏈接
  施芝鴻參與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起草,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長期在地方後來又在中央從事黨的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曾先後參與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文件起草,參與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十七屆四中、六中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文件起草,出版過《當代中國的主義和問題》、《改革潮頭雪浪花》等專著;他的多篇研究論文獲中宣部“五一個工程”優秀論文獎和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妙語
  1.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自轉要始終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公轉。
  2.在我們國家,如果把所有權力都關進籠子,那我們靠什麼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呢?所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把權力關進籠子是不能畫等號的。
  3.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和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決不能同所謂的司法獨立畫等號。我國不搞三權分立,當然就沒有所謂司法獨立;這裡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是指對案件的起訴和審理不受外部權力的干擾。所以,這又是一個在學習貫徹《決定》時需要劃清界限的問題。
  4.中國共產黨在反腐敗、打老虎方面不封頂、不設限,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反腐已成為當下中國的新常態,腐敗官員已進入朝不保夕的寒冬季節。
  5.在新形勢下,無論是立法、執法還是司法,都要高度重視網絡民意,而不能無視網絡民意,但又要註意防止被帶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的網絡民意所綁架。特別是要按照四中全會《決定》要求:“規範媒體對案件的報道,防止輿論影響司法公正。”這也是在網絡社會環境下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6.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要規範政府公共權力的行使,也要規範公民個人權力的行使,要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對廣大公民要倡導“得理也讓人”“有話好好說”“有冤向法訴”“有仇靠法報”,在全社會形成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八大思想亮點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被列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2.通篇貫穿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條思想紅線。3.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被總結概括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4.通篇體現了我們黨對憲法的高度尊崇和確保實現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堅強決心。5.通篇體現了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權、依法治官,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6.通篇體現了法治建設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7.針對司法領域影響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司法改革舉措。8.把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法治社會建設的重大課題。
  製表:彭靂  (原標題: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權依法治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jsycuhg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